小微企業缺少擔保,幾乎沒有可以抵押的資產,而且征信的難度比較高。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統雖然覆蓋了8億人,但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系的只有3億人。也就是說,在中國13億人口里,有銀行信貸記錄的人,占比不足25%,二三線城市的小微商戶常常屬于征信并未覆蓋的人群,很多商戶借貸需求難得到滿足。那么,銀行不批,小微企業貸款如何破冰?
小微企業貸款破冰的途徑介:
1、民間私人借貸。眾所周知這種方式有風險高,利率高,不穩定因素過多等弊端。
2、規模較小的當地銀行以及一些民營銀行。這一類相對于大銀行來說對小微企業的友好度更高,但是同樣也面臨申請過程復雜,額度不足等問題。
3、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是信貸也可以有更好的用戶體驗了。這里面也分幾類:
(1)BATJ推出的信貸產品。面向個人的微粒貸、借唄,貸款額度太低,難以滿足資金周轉需求。
(2)互聯網金融平臺。市場上有不少公司,將企業主看待成個人,采用個貸的方式來做企業經營貸。相比于BAT電商們來說,這些公司能夠覆蓋足夠多的人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門檻。但這也帶來了風險——用個人貸的風控方法,為小微企業主做風控,忽略了企業經營中的一些風險因素和指標,在短期內資產增長很快,但長期來看,都會發生較大的損失風險。
(3)智能信貸。這個領域是目前小微信貸里的后期之秀,最有代表性的是讀秒旗下的小微企業信貸產品「企業讀秒」,用戶在3分鐘內完成申請,15分鐘得到授信結果,75%的可以完成當天到款。這對于需要快速獲得貸款的小企業主們來說,無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