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銀行是一種新型的銀行服務方式或渠道,您不需要到銀行網點,只要通過電腦、電話、手機、 ATM 、 POS 等電子終端,就可以方便地獲得賬戶查詢、轉賬匯款、繳費、網上購物、外匯買賣、國債 、基金、保險、股票等等多方位的金融服務。
電子銀行是基于電子商務平臺和銀行支付系統的網上金融服務系統,用戶使用電子銀行可以在網上實現銀行帳戶資金查詢、銀企對帳、銀企轉帳、銀行卡號掛失、公共信息查詢等(包括存貸款利率、外匯牌價、銀行各項業務介紹……);可以通過網上銀行實現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等應用。由CTCA提供網上安全認證服務,可保證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賴性。將極大的方便您的生活和工作,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電子銀行是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統稱。目前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被廣大客戶使用。個人或企業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地通過網上銀行或電話銀行辦理從查詢、轉賬、匯款、繳費到證券、外匯、基金等一系列業務,享受更貼身、更值得信賴的金融服務。
電子銀行業務主要包括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開展的網上銀行業務,利用電話等聲訊設備和電信網絡開展的電話銀行業務,利用移動電話和無線網絡開展的手機銀行業務,以及其他利用電子服務設備和網絡、由客戶通過自助服務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業務,如自助終端、ATM、POS等。電子銀行是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產物。
組織形式
網上支付要求金融業電子化,E-Bank(Electronic Bank)的建立成為大勢所趨。
一是由一家銀行總行統一提供一個網址,所有交易均由總行的服務器來完成,分支機構只是起到接受現場開戶申請及發放有關軟硬件工作;
二是是以各分行為單位設有網址,并互相聯接,客戶交易均由當地服務器完成,數據通過銀行內部網絡聯接到總行,總行再將有關數據傳送到其他分支機構服務器,完成交易過程。
第一種模式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為代表;第二種模式則被建行、招商銀行所采用。
按其是否有具體的物理營業場所:
一種是于1995年10月18日成立的世界首家網絡銀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又被稱為虛擬網絡銀行或純網絡銀行。
這類網絡銀行,一般只有一個具體的辦公場所,沒有具體的分支機構、營業柜臺、營業人員。這類銀行的成功主要是靠業務外包及銀行聯盟,從而減少成本。
另一種是由傳統銀行發展而來的網絡銀行。這類銀行是傳統銀行的分支機構,是原有銀行利用互聯網開設的銀行分站。它相當于傳統銀行新開設的一個網點,但是又超越傳統的形式,因為它的地域比原來的更加寬廣。許多客戶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辦理原來的柜臺業務;這類網絡銀行的比重占網絡銀行的95%。
1997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一網通”,成為中國網上銀行業務的市場導引者。
自1998年3月,中國銀行在國內率先開通了網上銀行服務。 1999年4月,建設銀行啟動了網上銀行,并在我國的北京、廣州、四川、深圳、重慶、寧波和青島進行試點,這標志著我國網上銀行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20世紀90年代末,中行、建行、工行等陸續推出網上銀行,開通了網上支付、網上自助轉賬和網上繳費等業務,初步實現了真正的在線金融服務。
1999年9月,針對企業的網上銀行業務開通,并且這部分業務在2000年正式步入軌道。招商銀行又悄悄開始了其“一卡通”炒股的個人銀行業務,從而為電子銀行的發展又添上了一筆。
我國電子銀行內部發展中的問題
一、網上銀行的業務品種匱乏
沒有發揮對銀行業務的重組和再造功能。網上銀行提供的產品,無論是帳務查詢、轉帳服務、代理交費、銀證轉帳,還是為企業銷售網絡辦理結算、為集團客戶進行內部資金調撥,除業務品種少的問題比較突出外,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這些產品只是傳統業務在網上銀行的實現,也就是說網上銀行只起到了一個傳統銀行業務服務渠道的作用,在產品上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業務功能的限制,沒有推出利用網上銀行直接面對客戶的特性重組商業銀行業務流程的新產品和新應用;在操作界面上沒有體現個性化服務的特點,只是傳統業務處理系統界面的簡單模仿,沒有體現INTERNENT的根本屬性———靠變化和新穎吸引客戶。
二、網上支付功能急待突破和完善
針對B2C的小額網上交易,如代理交納手機費、電話費和小額購物等,各商業銀行一般利用信用卡、儲蓄卡作為支付工具,為本行的簽約客戶提供網上支付服務,基本滿足了簽約客戶的網上支付需求;但針對B2B的大額支付,還維持著“網上訂購,網下支付”的局面,而B2B交易一般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90%左右,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迫切要求商業銀行完善網上支付手段。
三、網上交易的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資金安全對于客戶、商家和銀行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安全問題是網上銀行的核心問題。網上交易的安全性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客戶端的安全性,如果客戶端只是普通的瀏覽器用戶,則存在著客戶端被模仿的可能性;二是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傳統的支付方式,支付信息是在銀行的內部網絡上傳輸的,內部網與外部網采取了相當的安全隔離措施,因此內部網的安全性是比較高的,網上支付正相反,支付信息是在INTERNENT上公開傳遞的,因此存在著支付信息被篡改和竊取的可能性;三是銀行網站和電子商務網站的安全性,盡管各家網站均采取了防火墻和網絡檢測等安全措施,但對于超級“黑客“來說,仍存在著防不勝防的問題。有調查表明,進行網上交易,用戶最擔心的也是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