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從事IT行業的客戶張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惑。他的月收入穩定在2萬元以上,名下無任何逾期記錄,征信報告查詢顯示信用評級良好。
但在申請一筆用于房屋裝修的消費貸款時,卻意外遭到了銀行的拒絕。經過與信貸經理和小妍的深入溝通得出——張先生過去兩年中,名下三張信用卡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選擇了最低還款。
這個案例也是潛在貸款客戶深感焦慮的問題:信用卡經常最低還款,到底對征信有沒有影響?具體有哪些影響?
下面,小妍來分析分析:
我們需要厘清一個基礎事實: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信用報告(詳版)中,并沒有一個叫做是否最低還款的直接欄目。銀行系統無法像看逾期記錄那樣,一目了然地看到一個最低還款的標簽顯示。
但這不意味著銀行對此一無所知,征信報告雖然沒有直接的標簽,卻忠實地記錄了能夠間接推斷出最低還款行為的關鍵數據。
具體來說,在征信報告的貸記卡信息部分,每一張卡片都會有以下幾個核心數據每月更新:
當一個持卡人選擇最低還款時,其征信報告上會呈現出:本月實還款金額遠小于本月應還款金額,但又大于或等于銀行規定的最低還款額(通常是應還款的10%)。
與此同時,由于未全額還款,剩余的90%欠款(以及可能產生的利息和費用)會滾入下一期賬單,導致當前余額/已用額度”持續維持在高位,甚至不斷累積。
銀行風控系統和信貸審批人員,無需看到最低還款字樣,僅通過分析上述三項數據的長期動態關系,就能精準識別出持卡人是否在頻繁使用最低還款功能。
隨著金融科技與大數據風控模型的進一步迭代升級,銀行對客戶的信用評估不是是否逾期的單一方面,而是追加了對客戶進行360度的風險畫像。頻繁選擇最低還款的客戶,在銀行風控模型中,往往會被貼上以下幾個負面標簽:
1. 償債能力存在疑慮
這是最直接的聯想。全額還款代表著持卡人當期現金流充裕,能夠完全覆蓋其消費支出。而長期、連續地選擇最低還款,則向銀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該客戶的收入可能不穩定,或者其日常支出已逼近甚至超過其收入水平,導致其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來全額清償債務。
對于銀行而言,一個連幾千、幾萬元信用卡賬單都難以全額還清的客戶,如何能讓人信服其有能力在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內,穩定償還幾十萬、上百萬的房屋貸款或汽車貸款?這種對未來還款能力的擔憂,是審批過程中的考量。
2. 負債水平高企
最低還款直接導致信用卡賬戶的已用額度較高。這會顯著推高兩個核心風控指標:
(1)信用卡總額度使用率:計算公式為 (所有信用卡已用額度之和)/(所有信用卡總授信額度之和)
。這被認為是預測違約風險最有效的指標之一。通常認為,CUR低于30%為優,30%-50%為良,50%-80%為預警,超過80%則被視為高風險。長期最低還款的客戶,其CUR極易長期處于預警甚至高風險區間。
(2)個人總負債率:在申請貸款時,銀行會計算客戶所有債務(包括信用卡未還清余額、其他貸款等)的每月還款額占其月收入的比例。最低還款導致的高額信用卡余額,會被計入總負債,從而拉高整體負債率,擠壓新增貸款的審批空間。
3. 財務管理習慣不良
銀行金融機構偏愛那些財務規劃清晰、自律性強的客戶。頻繁依賴最低還款,可能被解讀為:
綜合以上三點,一個償債能力存疑、身背高額負債、且財務管理習慣不佳的客戶,在銀行的風控模型中,其未來的違約概率自然會被評定為更高。
銀行發放貸款的本質是經營風險,面對一個高風險畫像的客戶,其決策必然趨于保守和審慎。
經常是一個模糊的詞,對于急于貸款的客戶而言,需要更具體的量化參考。結合當前行業慣例和未來趨勢,小妍可以給出以下界定:
從頻率角度看:
偶發性(1-2次/年):一年內,因臨時性大額消費(如裝修、旅游、家電購置)或突發事件,出現一到兩次最低還款。影響極小。審批人員通常能夠理解,這屬于正常的資金周轉,只要后續恢復全額還款,基本不會對貸款構成實質性障礙。
連續性(連續3-6個月):一旦出現連續3個月以上的最低還款記錄,就已經形成了一個負面趨勢。銀行的自動化審批系統很可能在此處進行風險提示。人工審批時,信貸經理必然會就此提出問詢,要求客戶提供合理的解釋或額外的財力證明。
長期性(連續6個月以上,或近兩年內累計超過10次):這種行為模式基本坐實了客戶“財務狀況緊張”的判斷。無論客戶的工資流水多么漂亮,這項記錄都將成為一個難以洗刷的不好的地方,極大概率導致借款人的貸款申請被直接拒絕,或在額度、利率上做出重大妥協。
從涉及信用卡卡片數量看:
單張信用卡最低還款:風險相對可控。可能被解釋為特定卡片的大額消費所致。
多張(2張及以上)信用卡同時最低還款:風險等級呈指數級上升。這是“以卡養卡”嫌疑的直接證據。風控系統會認為客戶的資金鏈已經非常脆弱。對于任何新增貸款,銀行都將持極度否定的態度。
隨著AI在信貸審批中的應用加深,模型將不再僅僅看點狀的記錄,而是更加注重線和面的趨勢分析。這意味著,從最低還款恢復到全額還款后的“修復期”將變得同樣重要。
即使客戶在申請貸款前半年停止了最低還款,但模型依然會回溯過去24個月甚至更長的數據,分析其行為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已經留下了不佳的最低還款記錄,并計劃在未來1-2年內申請重要貸款(如房貸),應該如何進行信用修復?
第一步:立即停止,恢復全額還款
這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切斷最低還款的循環,想盡一切辦法(如動用儲蓄、向親友周轉等)將當期賬單全額還清。
第二步:制定清晰的降負債計劃
第三步:優化信用卡使用率(CUR)
目標是將總的信用卡額度使用率降至50%以下,理想狀態是30%以下。這意味著,即使無法立刻還清所有欠款,也要努力將總欠款控制在總授信額度的一個健康比例內。
第四步:耐心養征信,建立正面記錄
信用修復需要時間。在恢復全額還款并降低負債后,需要保持至少6-12個月的良好記錄。具體做法是:
第五步:貸款前的審慎準備
小妍建議借款人計劃申請貸款前,提前6個月自行查詢一次詳版征信報告,進行體檢。在此期間,務必避免任何最低還款、分期、新增網絡小貸等行為,保持征信記錄的干凈。
回到最初的問題:信用卡經常最低還款對征信有影響嗎?
答案是明確的,雖然沒有直接的負面記錄,但其產生的間接影響是深遠且致命的,尤其對于有貸款需求的客戶而言。
最低還款,本質上是一款高成本的短期融資工具。偶爾使用,可以解燃眉之急;但若形成依賴,它便不再是救命稻草,而是一顆緩慢引爆的征信地雷。它會系統性地侵蝕銀行對客戶的信任,從償債能力、負債水平、管理習慣到風險評估,全方位地拉低客戶的信用畫像評級。
對于每一位珍視自己信用價值的客戶來說,理解并善用信用卡規則,做到量入為出、按時全額還款,才能更好地利用貸款資金。